图片
【作文】转向儿·序章(三)
日暮风筝吹断线 残阳斜照影窗前
(总01910-文0975)
我想起了陆军璞说过,他还有一身儿国防绿的军装,他死的时候儿就把它穿上,连领章帽徽都订好了。
他为什么要这样儿说,是他预感到他的生命快要终结了,还是对他当年所服役的部队,仍然镂骨铭心,或是耿耿于怀?
还是不去追问这些吧,想多了头疼——累。
记得陆军璞还说过,他不喜欢人死了都放哀乐,应该遵从逝者的遗愿。
他说,他死了,就放《我为伟大祖国站岗》吧。
他当了几年兵,干的最多的“活儿”,就是“站岗”。
陆军璞真的走了吗?我反复地问着自个儿,不相信这是真的。
也许,陆军璞并没有死,只是远离了我们的视线,被很多认识他的人遗忘了。
很多年前,我曾在笔记本儿上抄写了这样一段话:“佛曰:缘为冰,我将冰拥在怀中;冰化了,我才发现缘没了。”
图片
今儿个,我没法儿再去翻看那个早已不知去向的笔记本儿,所以,也就记不得它的出处了。只是写到这里,忽然就想起来了这段儿话。
——【法儿】北京土语。口语发音:“fār”。方法,办法。
为什么会想起这段儿话呢?
大概是由于“冰”和“兵”同音吧。
这段儿话是佛说的哪?还是现代人假借“佛说”造出来的哪?
不知道。
佛说的话是不是真的这样有诗意呢?
也不知道。反正是想起来了,就写下来了。
这个时候儿想起这句话,是说我们和陆军璞的缘没了哪?还是说陆军璞和“兵”的缘没了哪?
我在心里自问着,呼喊着……
我呼喊着陆军璞的名字,我要让他知道我在想他、念他、怨他、恨他、寻找着他。
我的心里没有回声,静静的客厅里也没有回音……缘起缘灭,“冰化了,我才发现缘没了”。
元代有一个叫张国宾的,他在他写的《罗李朗大闹相国寺》中,有这样一段话:“出门去没一个人知道,恰便似石沉大海,铁坠江涛,无根蓬草,断线风筝。”
——【张国宾】元代剧作家。一名国宝。大都(今北京)人,曾任喜时营教坊勾管。是一个兼做教坊掌柜的剧作家,艺名“酷贫”。教坊是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。唐代开始设置,专掌雅乐以外的音乐、舞蹈与百戏等的教习、排练及演出等事务。
此刻的陆军璞便恰似那“石沉大海,铁坠江涛”了吗?那石、那铁,可都是坚不可移、铁骨铮铮的。他们一旦沉下去,坠下去,就无声无息的被幽黑的,深不可测的海底和江心吞没了。
陆军璞又恰似那“无根蓬草,断线风筝”了吗?那蓬草、那风筝,本就是很可怜的。一旦被狂风卷走,就一去不返,消失的无影无踪了。
不过,清代的女才子骆绮兰曾写过一首《春闺》诗,诗中是这样儿描写断线风筝的:“春寒料峭乍晴时,睡起纱窗日影移。何处风筝吹断线?飘来落在杏花枝。”
——【骆绮兰】清代女诗人、画家。字佩香,号秋亭。上元(今南京)人,一作江苏句容人。
诗人的本意是什么,不必考究。但是,她让一只断线的风筝,飘落在了院中的杏花枝头,便使那风筝有了一个不错地落处。
蓝翼龙的电话,就像从天上云间吹来了一只断线风筝,在夕阳西照中,让他的影子从我家的窗前飘过。
可是,我明明看见那只断线的风筝从我家窗前飘过,却找不见他的踪影 ,不知道他飘向何处。
【未完待续】
【作文】转向儿·序章(三)
日暮风筝吹断线 残阳斜照影窗前
(总01910-文0975-插0425-图04088)
图文:梁佛心
2025年8月13日 星期三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红树林、绿庭院、碧水潭……绿美广东的美是一种“经济上行的美” | 绿美热榜
下一篇:没有了